找到相关内容1575篇,用时5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昙鸾大师念佛法门研究

    即「于四论佛性,弥所穷研。」所谓「四论」, 指的是龙树、提婆一系对大般若经注释的著作,有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等,强调「缘起性空」,主张宇宙万物的形成只是各种条件的结合,并...;—542),或作昙峦,据续高僧传卷六、佛祖统纪卷二十七、古清凉传卷上、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净土往生传卷上、往生集卷一等载,为雁门(治所在今山西代县)人。唐代迦才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271186.html
  • 缘起:传统的诠释是错的吗?

    中。[3]  巴利经典和清净道论是上座部佛教的典籍。这是个一致的传承,[4]其中论藏[5]和清净道论被认为是详细解释经藏和律藏中佛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方式在传统佛教中是很普遍的,如在龙树的中论第二十六章,第一颂,在解释第一支,无明时说:  punarbhavāya sa?skārānavidyāniv?tastridhā /  abhisa?...

    Michael S. Drummond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2571284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理论思想发展史纲

    宗的出现,标志着传入的印度佛教理论思想的中国化道路正在变得成熟起来。受般若学的影响,以吉藏为代表的研究三论的三论宗也蔚为一时。“三论”是指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之三部论,...依附于黄老,当时人们把它看作方术的一种,后汉书记载楚王英“尚黄老之微言,尚浮屠之仁祠,洁斋三月,与神为誓。”“浮屠”是“佛陀&rdquo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971301.html
  • 早期中国佛教的大乘小乘观

    佛典的汉译并不精确。 (3) 此时期的般若经属于早期印  度大乘佛教的作品。此时大乘佛教在印度佛教中力量并不强  盛,尚未用「小乘」这字眼攻击传统的部派佛教。 (4) 大乘  佛教的理论作品如中论...传统佛教的教义用「小乘」这字眼予  以攻击。 (注 32 )它们只警告信徒不要局限传统佛理修习  的范围与目标,最后落入声闻乘或缘觉乘。 直到龙树的中论  以有部作为批判的对象之后, 罗什所译的大品、...

    周伯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571348.html
  • 学理思考与人生境界——蔡日新先生访谈录(续)

    结构的变化,尚未达到使该事物的基本属性改变而已。从这一立足点出发,龙树菩萨的中论认为:“众因缘生法,我说即是空”,“因缘所生法,实即无自性”,这也无疑...学理的内在精神诚然是终极实存的指向,先生对此也许会有体验,请您就佛家学理思考的层面来阐述一下相关的意义。   答:无论作任何事业,都必须建立起一种坚定的信念,其事业才可望成功。孟子所谓的&...

    蔡日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3971421.html
  • 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索

    中论百论等般若为其代表,以一切法智不可得为其教理宗旨,以能起行趣证为其殊胜之用。二、依照依他起自性施设言教,具有应机性的破立,以依他起法的如实明了,达到遍计执之自行遣除及圆成实之自行证悟。...颇具特色的新唯识学,力主唯识学应成为真实应化的佛学,应将教与观相结合,不能有所偏废,为此,他撰写唯识观大纲,发掘基大师大乘法苑义林?唯识章之五重唯识观。阐发诠释唯识学三性说之精微之义,以作评价与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473545.html
  • 唯识与印度传统的语言哲学

    因缘而生,因而是假的。故诸法悉以因缘设施而有,无自体故,一切悉假。以诸法体性空,则名字对法之表诠(指称)殆乎已不可能。如中论卷三云:“空则不可说,非空不可说,共不共叵说,但以假名说。”第一义谛者,...的本原同一性的理解。而在吠陀奥义书中,词不仅仅是事物的名称,而且在事物的存有之展现中起着关键作用。但是在印度思想后来的发展中,词语自身被实体化了,它的意义完全在于完成一种指称,所以语言的意义...

    吴学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873551.html
  • 唐法成瑜伽师地论释

    后,魔事纷起,部执竞兴,多著有见。龙猛菩萨证极喜地,采集大乘无相空教,造中论等究畅真要,除彼有见。圣提婆等诸大论师,造百论等弘阐大义,由是众生复着空见。无著菩萨位登初地,证法光定,得大神通,事...唐法成瑜伽师地论释科  王孺童  瑜伽大论,自玄奘大师译成以来,千余年间,未几能通读贯通者。究其原由,终因卷帙浩繁、名相复杂、义理错综,使学人难捉头绪,亦无下手之处也。  古来注释之书,以最...

    王孺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073719.html
  • 彰所知论传承过程及〈情世界品〉补订

    作论典之一;4.入行论; 5.中论,龙树着,论述中观道的著作;6.弥勒传;7.经部,佛所讲的经论,其中有许多关于这些经论讲授的地方和背景的故事;8.辩经,论述事物本性的论典;9....彰所知论传承过程及〈情世界品〉补订  王启龙  北京清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 中华佛学学报  第十五期(2002.07)  页367-397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王启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373945.html
  • 万金川:中观论颂·24.7在解读上的几个问题(1)

    因此它们二者的涵义亦当一并列入考虑。当然,除此而外,此  一梵文原语在汉译文献里的译词,特别是在汉译中论的此  一脉胳上的译词,也是必须加以留意的。  就藏语 "dgos pa" 而言,其动词之义同...中观论颂?24.7在解读上的几个问题  万金川  南华管理学院通识教育讲师  中华佛学学报第十期  页173~210  中华佛学研究所  1977年7月出版  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万金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473946.html